“捐遺熱”出現自有因
——江蘇常熟多舉措推動遺體器官捐獻工作綜述
時間:2023-09-01
近年來,江蘇省常熟市選擇身后捐獻遺體、器官的市民越來越多,其中既有個人捐獻,也有夫妻雙雙捐獻,還有家族多人參與捐獻。截至目前,常熟共有818人登記捐獻遺體、器官、角膜。其中實現遺體捐獻83人、器官捐獻13人、角膜捐獻21人。2022年,常熟共有19人實現遺體捐獻。
多措并舉,傳播大愛善行
常熟“捐遺熱”的出現,離不開市紅十字會積極聯系各級媒體,對捐遺事跡進行多角度報道,更新市民的固有觀念,擴大遺體捐獻的正向影響。
每位報名捐獻遺體的志愿者有各自的人生閱歷和生命故事。市紅十字會始終堅持了解、挖掘每位志愿者的捐獻動機,發掘他們身上的感人故事,一方面積極聯系各級媒體對他們的事跡進行采訪報道,一方面在微信公眾號上講述這些平凡而偉大的捐遺故事,提高社會各界對遺體以及人體器官捐獻的了解度、接受度和支持度。
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市民通過典型事跡報道,了解并認可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行為,繼而加入這個群體。
支塘鎮何市社區的何巧英老人于2017年初捐獻遺體,她的事跡感染了周圍很多人。一年內,何巧英家人、親戚及鄰居先后有15人在市紅十字會登記捐獻遺體,在全市引起很大反響。截至目前,支塘鎮報名登記遺體捐獻共有59人,實現遺體捐獻10人。何市社區“志愿捐遺第一村”被市文明辦列入2020年度移風易俗案例,受到通報表揚。
不少捐遺志愿者還獲得了“蘇州好人”“常熟好人”“常熟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各級部門對捐獻志愿者奉獻精神的肯定,使捐遺這個公益活動在社會的道德高地有了一席之地,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所產生的輻射、引導作用,推動了市民思想觀念和社會風氣的轉變。
用心用情,做好“貼心人”
社會各界豐富的志愿服務,提高捐獻志愿者的滿意度。
流水琴川義工協會組建“三獻”宣傳服務隊。每周末,服務隊在步行街定點設置宣傳處,向市民宣傳遺體、人體器官捐獻相關知識,并接受市民咨詢登記;每周四在顏北社區博愛家園紅十字服務站組織紅十字志愿者值班,接受市民咨詢并登記人體器官捐獻。為將登記渠道延伸至基層最末梢,市民可將捐獻登記表交至各鎮、街道基層紅十字會,由基層工作人員遞交至市紅十字會。
市紅十字會為困難捐遺志愿者建立個人檔案,在每年春節、重陽等節日,對他們進行慰問,發放慰問金和生活用品。捐獻志愿者如果遇到意外突發情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可隨時上門幫困解難。
社會各界志愿者組織以結對形式,為市區高齡捐獻志愿者提供陪伴聊天、協助購物、陪伴就醫、家政服務等規范化和個性化相結合的服務,減少了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的生活困難。志愿者還與結對老人建立電話、微信聯系,加強溝通,有特殊需求隨時上門服務。
市紅十字會經常舉辦捐遺志愿者座談會,并組織志愿者赴吳江盛澤、上海嘉定、南京醫科大和南京市捐遺紀念園、蘇州市捐遺紀念園等地參觀,拓寬捐遺志愿者的視野,深化了他們對生命的感悟。
另外,市紅十字會延伸志愿服務進一步提高了捐遺志愿者家屬的滿意度。
捐獻遺體和人體器官,除了志愿者本人的意愿,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市紅十字會慎重對待每位登記在案的捐獻志愿者,不但與志愿者本人深入交流,還會與其家人朋友充分溝通,使他們對捐獻志愿者的選擇有新的理解,并引以為榮。此外,市紅十字會成立“博愛助捐”項目,對每例實現捐獻的志愿者家屬進行慰問。
2021年4月,常熟綠色殯葬紀念園暨遺體捐獻紀念園揭牌啟用。紀念園位于虞山思親苑東南角,占地約820平方米,常熟所有遺體(器官)捐獻者的名字鐫刻在碑墻上,為遺體捐獻者和器官捐獻者的家屬提供了一個憑吊和追思逝者的平臺。
市紅十字會每年會組織捐獻志愿者家屬開展集體緬懷活動,提高捐獻者家屬、親友的滿意度,讓他們成為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堅定的支持者、最好的社會宣傳員。
張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