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集團
新聞資訊
頂部電話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86-023-63115900
小眾話題:從事件的概率談災害性事件的預測與防范
- 分類:媒體聚焦
- 作者: IT小石匠老常
- 來源:微信公眾號
- 發布時間:2020-08-14 10:06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轉自:微信公眾號??IT小石匠老常
昨天不是說好了今早有暴雨的嗎?暴雨呢?你給我出來,看我能不能掐死你。就在剛才文章收筆的時候,暴雨匆匆忙忙的說:”路上有事兒,耽擱了,現在已經到通州和大興了,很快就到朝陽,請朝陽群眾耐心等待,不好意思,抱歉,抱歉,來晚了,在此鄭重承諾,今晚住在朝陽,不走啦“!
?
說,小概率事件預測比大概率事件預測要困難很多,夏季在北方,預測晴天比預測下雨的成功率要高很多,這里頭大有嚼頭,一是像下雨這樣的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少,數據積累也少,基于數據驗證的天氣預報模型,可靠性也許就差一點火候。二是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幾率小,再加上預測不是很準,給公眾的心理印象很可能就是預報準確性比較低。南方的朋友們是不是也可以統計或者留意一下,南方的夏季,多雨,下雨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你們那嘎達的氣象局預報雨天的成功率會不會更高一些呢?
?
預測成功率與目標概率之間的關系。
一、理論上均等的概率,可實際中未必如此
北京有兩座橋,好像有意跟我作對,一座是國貿橋,一座是耿莊橋,一個是在我曾經上班的地方,一個是在我居住的附近;過去很多年的印象統計,表明:國貿橋橋下從西向東;耿莊橋從南向北;被堵是絕對的大概率,十之有八九。我對類似這樣的事情很敏感,也很好奇,嘗試過各種理由的探尋,感覺好像都不能令我信服。最后只能理解為樣本數還是太少、時間遍歷還不夠長。
?
二、概率的時間遍歷和空間遍歷
還是要回到理論,理論說,只要空間遍歷和時間遍歷足夠多,那么概率事件應該是均等的。比如,買福彩彩票,如果你每次都買同樣一注,每次都買,中頭等獎的概率大約是9.7萬年一次,這是時間遍歷;如果你花上3500萬元人民幣一次購買所有的組合,明晚(周四)就會囊括包括頭等獎在內的所有獎項,這叫空間遍歷。這個案例表明,如果能做到的話,空間遍歷是最有效的,因為可以節省9.7萬年的漫長等待。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很多時候,有很多事兒,不得不撲上很多人力的原因。
?
三、概率之下的賭博
不管有多少人能認識到概率真正的現實意義,賭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刺激的活動之一,美國的拉斯維加斯、中國的澳門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賭城,好賭之人烏泱烏泱的涌向賭城,都是希望通過運氣(偶然性)來獲得有限的時間遍歷和空間遍歷所難以企及的快感。
翡翠的賭石同樣具有這種風險,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翡翠賭石:小賭怡情,大賭傷身》(302次閱讀,百度可搜),賭石的風險還來自于造假,這對于不懂賭石的人便是雪上加霜、如履薄冰。
?
實際上,相對于像彩票樣本空間近乎無限大、漫無天際的賭,對有經驗的人來說,翡翠的賭石還有至少30%的概率是與經驗正相關的。我還算是很有經驗的賭石玩家,誰手癢癢了,我有止癢的方子給你用。
?
四、導致概率之不確定因素的原因有哪些
除了剛才提到的國貿橋、耿莊橋這件事外,我能理解到的導致概率問題不確定的因素貌似有三:
1.?微觀上確定,但宏觀上搞不定
這方面的例子應該比較多,例如我們預測明天去故宮參觀的人數有多少?電網的負荷預測,甚至是電力需求側管理等,從微觀上講,這些個體基本都是有計劃的,但是我們無法或者很難掌握這些個體計劃,所以導致這類問題就變成了宏觀上的不確定,宏觀上的不確定,就要用數學統計的方法來搞,無論是基于概率的、基于模糊預測的、基于其他數理模型的。
?
現在搞電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的確有不少人想通過計量計費等手段,企圖掌握所有用戶(居民、企業等)的用電情況,以求最好所謂精準的負荷預測,我想說,通過這些方法獲得的用電信息,都表明了過去和當前,并不能代表未來,還只能作為未來預測的一個參考。例如老李家平時就三口人,父母從鄉下過來要住上一陣子,然鵝,老李家今后的用電量肯定就會多了一些。
?
負荷預測應該分類進行,比如:商業用電、機關事業單位用電、企業用電、居民用電,然后進行整合,其中:商業用電、機關事業單位用電、居民用電的宏觀規律性很強,跟氣溫變化、上下班時間、節假日等因素高度相關;預測不是難事兒,居民電表和企業的關口表都是可以獲得這些數據的。未來不可控的因素有可能是電動汽車充電。
?
從微觀上講,企業用電也應該是可以掌握的,因為企業有生產計劃,生產計劃跟企業生產設備耗電耗能是高度相關的,相對于居民,企業的數量還是很少的,想點辦法還是可以獲取這些數據的,唯一麻煩的在于:一是如何確定第二產業的制造和加工業企業,他們的生產計劃(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工藝路線)與企業耗能耗電之間的鉤稽關系,也就是說一家企業,從他們下一周的生產計劃中,按照不同產品和不同的生產工藝,完全可以計算出所用的水、電、氣、熱的預計消耗量,而且這個估計應該是比較準確的。有時候實在有點搞不懂那些云計算服務的企業,整天show自己的所謂云監控平臺,做的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絢麗多彩,真不如沉下心去,在制造業企業的ERP軟件里,做一個Addon,在ERP計劃展開的時候,捎帶后把有關的能耗給計算出來更有價值。前兩年在做電力EPC時,經常會冒出這樣的念頭和沖動,無奈貌似沒有人理解這件事兒。二是如何獲取這些數據,這是需求側管理的范疇,我理解的需求側管理是一個社會化的大運動,是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內實現技術和利益共享的大機制、大協同。而不僅僅電網公司一家的事兒。
?
最近一年的數據表明,第二產業用電量占比已經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七成,所謂做事要抓主要矛盾,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
?
再例如,被人們作為全球最大、最黑的兩個黑天鵝件事:一是英國脫歐;二是特朗普當選,其實也是偽隨機事件,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導致政治不確定+西方民粹主義泛濫,這些社會因素綜合發酵的結果會是什么?
?
2. 因果關系不可控的
我個人認為,前面所講的問題應該是偽隨機;但因果關系不可控的隨機概率問題,應該是真隨機。完全不同于明天準備去故宮的3萬人當中,其中1.5萬人在故宮網站上已經做了申請,另有至少1萬人下午就會上網站申請或者明天去現場購票那樣的偽隨機。你今天(周三)買的福彩,明天晚上開獎才能知曉結果,開獎時候,是很多球球不斷碰撞的結果,這種導致隨機產生的因果關系在隨機的過程中劇烈變化,導致無法預測或者極難預測的情況,可視為真隨機。
?
3.突發事件影響的
突發事件可分三類:天災、人禍以及天災或人禍引發的巨大次生災害。大家熟悉或者經歷過的天災和次生災害應該不少,例如隕石撞擊、地震、洪水、流行病、冰災、山火以及次生災害的泥石流、塌方和海嘯等。
3.1?天災從不可預測逐漸走向可預測、可防范
從前,很多天災是無法預測的,因為基本上都是突發性的,當它們來臨時,弱小的人類所能采取的辦法,無非是:躲、藏、仰天長嘆一聲、無可奈何的任其蹂躪。
據說,當年地球霸主的恐龍們就是被巨大的隕石在距今6500萬年的時候,猛烈地撞擊地球導致長達數十年的遮天蔽日給餓死的或者被燒死的,因為地質學家們在同年代的地層中發現了金屬銥的沉積。
?
但也有不同的學派認為是印度次大陸“計劃”與歐亞板塊會合,與一個叫岡瓦納的超級古大陸分離,一路向北的路上,一個叫德干的地方發生了長時間、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導致的。為此我還寫過一篇文章《要想搞清楚是誰終結了6500萬年前恐龍的美好生活,還真不容易》(189次閱讀,百度可搜)。
?
但是隨著人類科技能力的增強,隨著對自然認識的不斷加深,過去很多認為是無可奈何的天災等突發性事件,越來越可以預測了,只有有了相對可靠的預測,才有可能做更好的防范,才有可能制定更好的應急管理策略。
應急管理應該是建立在預測和監測基礎上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策略,而不是現在很多地方出了事趕緊啟動所謂應急機制的馬后炮兒。關于這方面我有超過至少15年的調查和思考,寫過幾篇文章,例如《【節日感悟之管理篇】應急管理是安全生產的最后一道屏障》和《應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沒有“應急”》(百度可搜)
?
現在留給人們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地震預報了,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地震預報】從技術上講,臨震預報應該能夠實現》(96次閱讀,百度可搜),從地震預報的時間跨度上講,有長期預報、中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幾種方式,我個人認為,臨震預報在技術上是最有可能獲得突破的,問題在于政府的審核與發布機制、動員能力以及民眾應對心理的培養。
我總結了人類300萬年以來三大斗爭,綠線是人與自然的都成,從西方神話中的諾亞方舟、到中國神話中的大禹治水、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率眾修建的都江堰分水治水工程、再到三峽、黃河小浪底超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無不體現了人類與自然抗爭的歷史。隨著這些年衛星遙感遙測技術、天文觀測、地球物理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有能力預測和防范自然天災事件了。
3.2?除了無奈的天災以外,最遭人恨的就是人禍導致的突發事件了
在人禍型突發事件中,絕大部分都是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在這些責任事故中,絕大部分都跟設備有關,例如,我在下面文章中提到的。
1.《OTIS電梯事故的教訓與責任》 2011年7月
2.《三門峽719特大爆炸事故:安全大獎掩蓋不了罪惡》2019年7月
3.《北京長虹橋交通事故的教訓與自我反思》2012年6月
4.《一個Sales對蘭州石化爆炸事故的分析》2010年1月
5.《盛華化工重大事故反思:安全生產責任之人鬼“仇”未了》,2018年12月
.....
杜絕安全生產責任事故,重要的是建立獎懲分明、考核有效、監督有力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制度,同時做好設備,尤其是重要設備、設施的安全運維工作,必要時要加快建設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設備運維監控監測系統。
?
這方面太有體會了,憋住,罷筆。
小眾話題:從事件的概率談災害性事件的預測與防范
【概要描述】轉自:微信公眾號??IT小石匠老常
昨天不是說好了今早有暴雨的嗎?暴雨呢?你給我出來,看我能不能掐死你。就在剛才文章收筆的時候,暴雨匆匆忙忙的說:”路上有事兒,耽擱了,現在已經到通州和大興了,很快就到朝陽,請朝陽群眾耐心等待,不好意思,抱歉,抱歉,來晚了,在此鄭重承諾,今晚住在朝陽,不走啦“!
?
說,小概率事件預測比大概率事件預測要困難很多,夏季在北方,預測晴天比預測下雨的成功率要高很多,這里頭大有嚼頭,一是像下雨這樣的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少,數據積累也少,基于數據驗證的天氣預報模型,可靠性也許就差一點火候。二是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幾率小,再加上預測不是很準,給公眾的心理印象很可能就是預報準確性比較低。南方的朋友們是不是也可以統計或者留意一下,南方的夏季,多雨,下雨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你們那嘎達的氣象局預報雨天的成功率會不會更高一些呢?
?
預測成功率與目標概率之間的關系。
一、理論上均等的概率,可實際中未必如此
北京有兩座橋,好像有意跟我作對,一座是國貿橋,一座是耿莊橋,一個是在我曾經上班的地方,一個是在我居住的附近;過去很多年的印象統計,表明:國貿橋橋下從西向東;耿莊橋從南向北;被堵是絕對的大概率,十之有八九。我對類似這樣的事情很敏感,也很好奇,嘗試過各種理由的探尋,感覺好像都不能令我信服。最后只能理解為樣本數還是太少、時間遍歷還不夠長。
?
二、概率的時間遍歷和空間遍歷
還是要回到理論,理論說,只要空間遍歷和時間遍歷足夠多,那么概率事件應該是均等的。比如,買福彩彩票,如果你每次都買同樣一注,每次都買,中頭等獎的概率大約是9.7萬年一次,這是時間遍歷;如果你花上3500萬元人民幣一次購買所有的組合,明晚(周四)就會囊括包括頭等獎在內的所有獎項,這叫空間遍歷。這個案例表明,如果能做到的話,空間遍歷是最有效的,因為可以節省9.7萬年的漫長等待。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很多時候,有很多事兒,不得不撲上很多人力的原因。
?
三、概率之下的賭博
不管有多少人能認識到概率真正的現實意義,賭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刺激的活動之一,美國的拉斯維加斯、中國的澳門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賭城,好賭之人烏泱烏泱的涌向賭城,都是希望通過運氣(偶然性)來獲得有限的時間遍歷和空間遍歷所難以企及的快感。
翡翠的賭石同樣具有這種風險,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翡翠賭石:小賭怡情,大賭傷身》(302次閱讀,百度可搜),賭石的風險還來自于造假,這對于不懂賭石的人便是雪上加霜、如履薄冰。
?
實際上,相對于像彩票樣本空間近乎無限大、漫無天際的賭,對有經驗的人來說,翡翠的賭石還有至少30%的概率是與經驗正相關的。我還算是很有經驗的賭石玩家,誰手癢癢了,我有止癢的方子給你用。
?
四、導致概率之不確定因素的原因有哪些
除了剛才提到的國貿橋、耿莊橋這件事外,我能理解到的導致概率問題不確定的因素貌似有三:
1.?微觀上確定,但宏觀上搞不定
這方面的例子應該比較多,例如我們預測明天去故宮參觀的人數有多少?電網的負荷預測,甚至是電力需求側管理等,從微觀上講,這些個體基本都是有計劃的,但是我們無法或者很難掌握這些個體計劃,所以導致這類問題就變成了宏觀上的不確定,宏觀上的不確定,就要用數學統計的方法來搞,無論是基于概率的、基于模糊預測的、基于其他數理模型的。
?
現在搞電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的確有不少人想通過計量計費等手段,企圖掌握所有用戶(居民、企業等)的用電情況,以求最好所謂精準的負荷預測,我想說,通過這些方法獲得的用電信息,都表明了過去和當前,并不能代表未來,還只能作為未來預測的一個參考。例如老李家平時就三口人,父母從鄉下過來要住上一陣子,然鵝,老李家今后的用電量肯定就會多了一些。
?
負荷預測應該分類進行,比如:商業用電、機關事業單位用電、企業用電、居民用電,然后進行整合,其中:商業用電、機關事業單位用電、居民用電的宏觀規律性很強,跟氣溫變化、上下班時間、節假日等因素高度相關;預測不是難事兒,居民電表和企業的關口表都是可以獲得這些數據的。未來不可控的因素有可能是電動汽車充電。
?
從微觀上講,企業用電也應該是可以掌握的,因為企業有生產計劃,生產計劃跟企業生產設備耗電耗能是高度相關的,相對于居民,企業的數量還是很少的,想點辦法還是可以獲取這些數據的,唯一麻煩的在于:一是如何確定第二產業的制造和加工業企業,他們的生產計劃(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工藝路線)與企業耗能耗電之間的鉤稽關系,也就是說一家企業,從他們下一周的生產計劃中,按照不同產品和不同的生產工藝,完全可以計算出所用的水、電、氣、熱的預計消耗量,而且這個估計應該是比較準確的。有時候實在有點搞不懂那些云計算服務的企業,整天show自己的所謂云監控平臺,做的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絢麗多彩,真不如沉下心去,在制造業企業的ERP軟件里,做一個Addon,在ERP計劃展開的時候,捎帶后把有關的能耗給計算出來更有價值。前兩年在做電力EPC時,經常會冒出這樣的念頭和沖動,無奈貌似沒有人理解這件事兒。二是如何獲取這些數據,這是需求側管理的范疇,我理解的需求側管理是一個社會化的大運動,是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內實現技術和利益共享的大機制、大協同。而不僅僅電網公司一家的事兒。
?
最近一年的數據表明,第二產業用電量占比已經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七成,所謂做事要抓主要矛盾,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
?
再例如,被人們作為全球最大、最黑的兩個黑天鵝件事:一是英國脫歐;二是特朗普當選,其實也是偽隨機事件,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導致政治不確定+西方民粹主義泛濫,這些社會因素綜合發酵的結果會是什么?
?
2. 因果關系不可控的
我個人認為,前面所講的問題應該是偽隨機;但因果關系不可控的隨機概率問題,應該是真隨機。完全不同于明天準備去故宮的3萬人當中,其中1.5萬人在故宮網站上已經做了申請,另有至少1萬人下午就會上網站申請或者明天去現場購票那樣的偽隨機。你今天(周三)買的福彩,明天晚上開獎才能知曉結果,開獎時候,是很多球球不斷碰撞的結果,這種導致隨機產生的因果關系在隨機的過程中劇烈變化,導致無法預測或者極難預測的情況,可視為真隨機。
?
3.突發事件影響的
突發事件可分三類:天災、人禍以及天災或人禍引發的巨大次生災害。大家熟悉或者經歷過的天災和次生災害應該不少,例如隕石撞擊、地震、洪水、流行病、冰災、山火以及次生災害的泥石流、塌方和海嘯等。
3.1?天災從不可預測逐漸走向可預測、可防范
從前,很多天災是無法預測的,因為基本上都是突發性的,當它們來臨時,弱小的人類所能采取的辦法,無非是:躲、藏、仰天長嘆一聲、無可奈何的任其蹂躪。
據說,當年地球霸主的恐龍們就是被巨大的隕石在距今6500萬年的時候,猛烈地撞擊地球導致長達數十年的遮天蔽日給餓死的或者被燒死的,因為地質學家們在同年代的地層中發現了金屬銥的沉積。
?
但也有不同的學派認為是印度次大陸“計劃”與歐亞板塊會合,與一個叫岡瓦納的超級古大陸分離,一路向北的路上,一個叫德干的地方發生了長時間、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導致的。為此我還寫過一篇文章《要想搞清楚是誰終結了6500萬年前恐龍的美好生活,還真不容易》(189次閱讀,百度可搜)。
?
但是隨著人類科技能力的增強,隨著對自然認識的不斷加深,過去很多認為是無可奈何的天災等突發性事件,越來越可以預測了,只有有了相對可靠的預測,才有可能做更好的防范,才有可能制定更好的應急管理策略。
應急管理應該是建立在預測和監測基礎上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策略,而不是現在很多地方出了事趕緊啟動所謂應急機制的馬后炮兒。關于這方面我有超過至少15年的調查和思考,寫過幾篇文章,例如《【節日感悟之管理篇】應急管理是安全生產的最后一道屏障》和《應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沒有“應急”》(百度可搜)
?
現在留給人們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地震預報了,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地震預報】從技術上講,臨震預報應該能夠實現》(96次閱讀,百度可搜),從地震預報的時間跨度上講,有長期預報、中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幾種方式,我個人認為,臨震預報在技術上是最有可能獲得突破的,問題在于政府的審核與發布機制、動員能力以及民眾應對心理的培養。
我總結了人類300萬年以來三大斗爭,綠線是人與自然的都成,從西方神話中的諾亞方舟、到中國神話中的大禹治水、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率眾修建的都江堰分水治水工程、再到三峽、黃河小浪底超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無不體現了人類與自然抗爭的歷史。隨著這些年衛星遙感遙測技術、天文觀測、地球物理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有能力預測和防范自然天災事件了。
3.2?除了無奈的天災以外,最遭人恨的就是人禍導致的突發事件了
在人禍型突發事件中,絕大部分都是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在這些責任事故中,絕大部分都跟設備有關,例如,我在下面文章中提到的。
1.《OTIS電梯事故的教訓與責任》 2011年7月
2.《三門峽719特大爆炸事故:安全大獎掩蓋不了罪惡》2019年7月
3.《北京長虹橋交通事故的教訓與自我反思》2012年6月
4.《一個Sales對蘭州石化爆炸事故的分析》2010年1月
5.《盛華化工重大事故反思:安全生產責任之人鬼“仇”未了》,2018年12月
.....
杜絕安全生產責任事故,重要的是建立獎懲分明、考核有效、監督有力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制度,同時做好設備,尤其是重要設備、設施的安全運維工作,必要時要加快建設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設備運維監控監測系統。
?
這方面太有體會了,憋住,罷筆。
- 分類:媒體聚焦
- 作者: IT小石匠老常
- 來源:微信公眾號
- 發布時間:2020-08-14 10:06
- 訪問量:0
轉自:微信公眾號 IT小石匠老常
昨天不是說好了今早有暴雨的嗎?暴雨呢?你給我出來,看我能不能掐死你。就在剛才文章收筆的時候,暴雨匆匆忙忙的說:”路上有事兒,耽擱了,現在已經到通州和大興了,很快就到朝陽,請朝陽群眾耐心等待,不好意思,抱歉,抱歉,來晚了,在此鄭重承諾,今晚住在朝陽,不走啦“!
說,小概率事件預測比大概率事件預測要困難很多,夏季在北方,預測晴天比預測下雨的成功率要高很多,這里頭大有嚼頭,一是像下雨這樣的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少,數據積累也少,基于數據驗證的天氣預報模型,可靠性也許就差一點火候。二是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幾率小,再加上預測不是很準,給公眾的心理印象很可能就是預報準確性比較低。南方的朋友們是不是也可以統計或者留意一下,南方的夏季,多雨,下雨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你們那嘎達的氣象局預報雨天的成功率會不會更高一些呢?
預測成功率與目標概率之間的關系。
一、理論上均等的概率,可實際中未必如此
北京有兩座橋,好像有意跟我作對,一座是國貿橋,一座是耿莊橋,一個是在我曾經上班的地方,一個是在我居住的附近;過去很多年的印象統計,表明:國貿橋橋下從西向東;耿莊橋從南向北;被堵是絕對的大概率,十之有八九。我對類似這樣的事情很敏感,也很好奇,嘗試過各種理由的探尋,感覺好像都不能令我信服。最后只能理解為樣本數還是太少、時間遍歷還不夠長。
二、概率的時間遍歷和空間遍歷
還是要回到理論,理論說,只要空間遍歷和時間遍歷足夠多,那么概率事件應該是均等的。比如,買福彩彩票,如果你每次都買同樣一注,每次都買,中頭等獎的概率大約是9.7萬年一次,這是時間遍歷;如果你花上3500萬元人民幣一次購買所有的組合,明晚(周四)就會囊括包括頭等獎在內的所有獎項,這叫空間遍歷。這個案例表明,如果能做到的話,空間遍歷是最有效的,因為可以節省9.7萬年的漫長等待。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很多時候,有很多事兒,不得不撲上很多人力的原因。
三、概率之下的賭博
不管有多少人能認識到概率真正的現實意義,賭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刺激的活動之一,美國的拉斯維加斯、中國的澳門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賭城,好賭之人烏泱烏泱的涌向賭城,都是希望通過運氣(偶然性)來獲得有限的時間遍歷和空間遍歷所難以企及的快感。
翡翠的賭石同樣具有這種風險,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翡翠賭石:小賭怡情,大賭傷身》(302次閱讀,百度可搜),賭石的風險還來自于造假,這對于不懂賭石的人便是雪上加霜、如履薄冰。
實際上,相對于像彩票樣本空間近乎無限大、漫無天際的賭,對有經驗的人來說,翡翠的賭石還有至少30%的概率是與經驗正相關的。我還算是很有經驗的賭石玩家,誰手癢癢了,我有止癢的方子給你用。
四、導致概率之不確定因素的原因有哪些
除了剛才提到的國貿橋、耿莊橋這件事外,我能理解到的導致概率問題不確定的因素貌似有三:
1. 微觀上確定,但宏觀上搞不定
這方面的例子應該比較多,例如我們預測明天去故宮參觀的人數有多少?電網的負荷預測,甚至是電力需求側管理等,從微觀上講,這些個體基本都是有計劃的,但是我們無法或者很難掌握這些個體計劃,所以導致這類問題就變成了宏觀上的不確定,宏觀上的不確定,就要用數學統計的方法來搞,無論是基于概率的、基于模糊預測的、基于其他數理模型的。
現在搞電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的確有不少人想通過計量計費等手段,企圖掌握所有用戶(居民、企業等)的用電情況,以求最好所謂精準的負荷預測,我想說,通過這些方法獲得的用電信息,都表明了過去和當前,并不能代表未來,還只能作為未來預測的一個參考。例如老李家平時就三口人,父母從鄉下過來要住上一陣子,然鵝,老李家今后的用電量肯定就會多了一些。
負荷預測應該分類進行,比如:商業用電、機關事業單位用電、企業用電、居民用電,然后進行整合,其中:商業用電、機關事業單位用電、居民用電的宏觀規律性很強,跟氣溫變化、上下班時間、節假日等因素高度相關;預測不是難事兒,居民電表和企業的關口表都是可以獲得這些數據的。未來不可控的因素有可能是電動汽車充電。
從微觀上講,企業用電也應該是可以掌握的,因為企業有生產計劃,生產計劃跟企業生產設備耗電耗能是高度相關的,相對于居民,企業的數量還是很少的,想點辦法還是可以獲取這些數據的,唯一麻煩的在于:一是如何確定第二產業的制造和加工業企業,他們的生產計劃(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工藝路線)與企業耗能耗電之間的鉤稽關系,也就是說一家企業,從他們下一周的生產計劃中,按照不同產品和不同的生產工藝,完全可以計算出所用的水、電、氣、熱的預計消耗量,而且這個估計應該是比較準確的。有時候實在有點搞不懂那些云計算服務的企業,整天show自己的所謂云監控平臺,做的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絢麗多彩,真不如沉下心去,在制造業企業的ERP軟件里,做一個Addon,在ERP計劃展開的時候,捎帶后把有關的能耗給計算出來更有價值。前兩年在做電力EPC時,經常會冒出這樣的念頭和沖動,無奈貌似沒有人理解這件事兒。二是如何獲取這些數據,這是需求側管理的范疇,我理解的需求側管理是一個社會化的大運動,是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內實現技術和利益共享的大機制、大協同。而不僅僅電網公司一家的事兒。
最近一年的數據表明,第二產業用電量占比已經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七成,所謂做事要抓主要矛盾,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
再例如,被人們作為全球最大、最黑的兩個黑天鵝件事:一是英國脫歐;二是特朗普當選,其實也是偽隨機事件,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導致政治不確定+西方民粹主義泛濫,這些社會因素綜合發酵的結果會是什么?
2. 因果關系不可控的
我個人認為,前面所講的問題應該是偽隨機;但因果關系不可控的隨機概率問題,應該是真隨機。完全不同于明天準備去故宮的3萬人當中,其中1.5萬人在故宮網站上已經做了申請,另有至少1萬人下午就會上網站申請或者明天去現場購票那樣的偽隨機。你今天(周三)買的福彩,明天晚上開獎才能知曉結果,開獎時候,是很多球球不斷碰撞的結果,這種導致隨機產生的因果關系在隨機的過程中劇烈變化,導致無法預測或者極難預測的情況,可視為真隨機。
3.突發事件影響的
突發事件可分三類:天災、人禍以及天災或人禍引發的巨大次生災害。大家熟悉或者經歷過的天災和次生災害應該不少,例如隕石撞擊、地震、洪水、流行病、冰災、山火以及次生災害的泥石流、塌方和海嘯等。
3.1 天災從不可預測逐漸走向可預測、可防范
從前,很多天災是無法預測的,因為基本上都是突發性的,當它們來臨時,弱小的人類所能采取的辦法,無非是:躲、藏、仰天長嘆一聲、無可奈何的任其蹂躪。
據說,當年地球霸主的恐龍們就是被巨大的隕石在距今6500萬年的時候,猛烈地撞擊地球導致長達數十年的遮天蔽日給餓死的或者被燒死的,因為地質學家們在同年代的地層中發現了金屬銥的沉積。
但也有不同的學派認為是印度次大陸“計劃”與歐亞板塊會合,與一個叫岡瓦納的超級古大陸分離,一路向北的路上,一個叫德干的地方發生了長時間、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導致的。為此我還寫過一篇文章《要想搞清楚是誰終結了6500萬年前恐龍的美好生活,還真不容易》(189次閱讀,百度可搜)。
但是隨著人類科技能力的增強,隨著對自然認識的不斷加深,過去很多認為是無可奈何的天災等突發性事件,越來越可以預測了,只有有了相對可靠的預測,才有可能做更好的防范,才有可能制定更好的應急管理策略。
應急管理應該是建立在預測和監測基礎上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策略,而不是現在很多地方出了事趕緊啟動所謂應急機制的馬后炮兒。關于這方面我有超過至少15年的調查和思考,寫過幾篇文章,例如《【節日感悟之管理篇】應急管理是安全生產的最后一道屏障》和《應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沒有“應急”》(百度可搜)
現在留給人們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地震預報了,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地震預報】從技術上講,臨震預報應該能夠實現》(96次閱讀,百度可搜),從地震預報的時間跨度上講,有長期預報、中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幾種方式,我個人認為,臨震預報在技術上是最有可能獲得突破的,問題在于政府的審核與發布機制、動員能力以及民眾應對心理的培養。
我總結了人類300萬年以來三大斗爭,綠線是人與自然的都成,從西方神話中的諾亞方舟、到中國神話中的大禹治水、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率眾修建的都江堰分水治水工程、再到三峽、黃河小浪底超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無不體現了人類與自然抗爭的歷史。隨著這些年衛星遙感遙測技術、天文觀測、地球物理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有能力預測和防范自然天災事件了。
3.2 除了無奈的天災以外,最遭人恨的就是人禍導致的突發事件了
在人禍型突發事件中,絕大部分都是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在這些責任事故中,絕大部分都跟設備有關,例如,我在下面文章中提到的。
1.《OTIS電梯事故的教訓與責任》 2011年7月
2.《三門峽719特大爆炸事故:安全大獎掩蓋不了罪惡》2019年7月
3.《北京長虹橋交通事故的教訓與自我反思》2012年6月
4.《一個Sales對蘭州石化爆炸事故的分析》2010年1月
5.《盛華化工重大事故反思:安全生產責任之人鬼“仇”未了》,2018年12月
.....
杜絕安全生產責任事故,重要的是建立獎懲分明、考核有效、監督有力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制度,同時做好設備,尤其是重要設備、設施的安全運維工作,必要時要加快建設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設備運維監控監測系統。
這方面太有體會了,憋住,罷筆。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地址版權
?? 2019 重慶聚能汽車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頁面版權所有 渝ICP備19013058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重慶
手機地址版權
?? 2019 重慶聚能汽車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頁面版權所有